人才培養
中職生教育
發布時間:2021-12-24 11:07:38
來源于:內蒙古豐州職業學院中山學院
點擊次數:9171 次
1.1學校概況
內蒙古西北工業技術學校是經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職教批字【2008】3號,教民115000030001201)批準成立的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位于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河西路836國庫東側,校園規劃占地面積600畝,校舍建筑面積1.7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832.31萬元。
1.2學生情況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18人。2021年招生規模顯著提升;2021年畢業生人數為50人,生源主要來自內蒙古地區,鞏固率80.1%。學校開設有計算機應用、鐵道運輸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機電應用技術等11個專業,有品牌專業2個。無論是在校生數量還是畢業生數量及鞏固率都相對穩定。
1.3教師隊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32名(其中,專任教師13人)。生師比10:1,本科以上學歷占專任教師數的100%,碩士以上學歷占專任教師數的20%,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數的20%。“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數的20%。較2020年本科學歷專任教師數有明顯提高,碩士以上學歷上升占專任教師數提高12個百分點,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數不變,“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數提高35%。
1.4設施設備
學校建有機電應用技術、火電廠熱力設備運行與檢修、電工實訓等7個實訓基地,實訓場地建筑面積320平方米。設備總價值350萬元,生均教學儀器設備7177元,生均工位數47個,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與工位數均有所增長。圖書共有圖書10000冊,生均圖書24冊,藏書量略有增加。
1.5校內信息化建設
學校建有交互型設備教室14間,展示型設備教室14間,教學用計算機150臺,校園內接入千兆光纖。計算機教室排課量為17節/周。學校暫時未加入校校通及人人通系統。
1.6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建有實習實訓基地2個,設備總量150臺/套,設備總價值72萬元,全校實訓實習工位數0.53個。實習實訓基地接待量為300人次。
2.1學生素質
學校依托首府優越的教學資源,聘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各專業學科帶頭人,并結合我校現有教育管理人員,組成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保證學生學有所成,保證畢業生充分就業。入學后學校即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道德教育,確保畢業生安置在相關企業就業或對口升學。我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良好,學校始終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狠抓學生素質教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總體上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校內測試,2學生文化課合格率95.1%,專業技能抽測合格率達95.6%以上,體質測試合格率93%,畢業率93.2%。2020年我校學生素質各方面趨于穩定。
2.2就業質量
2021年我校畢業學生數為50人,直接就業學生數為47人,直接就業率為94%。對口升學率94%,初次就業起薪在2000元以上。其中,交通運輸類就業率98%,加工制造類就業率92.86%,能源與新能源類就業率98.32%,就業率與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2021年,學校有47名學生參加升學考試并升入專科學校。
3.1專業布局
2021年我校未對開設專業進行調整,只對相應專業的課程進行了微量調整。學校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并根據國家、自治區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和用人單位需求適時進行調整,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方向化專業課程體系,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學時比例,專業技能課時開設比例均能達到50%以上,并根據行業產業發展及時修訂。
學校根據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在增強學校專業活力的同時不斷強化原有專業的建設,同時開展品牌示范專業、特色專業建設行動,對專業建設實行項目建設機制。各專業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課程內容改革為核心,以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為重點,嚴格按照教育部、自治區的要求,調整課程設置,優化課程結構,促進專業教學科學化、標準化和課程、教材建設的規范化、系列化。
為打造品牌專業和精品課程,學校成立了品牌專業和精品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并由相應的專業建設指導人員對專業建設全過程實施指導和監控。在打造品牌專業思想的指引下,各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到專業建設過程當中,通過以點帶面,品牌專業建設已經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促進了學校的專業建設。同時其它專業與課程打造精品的工作也正在推廣中。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各專業帶頭人根據自身專業特點,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進行雙元制教學探索,實施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等模式,形成了以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等為主體的多種教學模式。人才培養過程堅持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的原則,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徑,逐步形成各具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行業參與、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汽修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計算機專業采用“校企合作、大賽引領、理實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引入學校、將行業標準引入教學。企業參與教學、指導學生實訓并提供實訓和就業崗位,學校為企業輸送人才、培訓企業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服務,形成互惠雙贏的良性機制。
4.1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學校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制度建設,與大唐烏拉特后旗風電廠、內蒙古呼和浩特日月太陽能科技公司、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天津地鐵公司、大唐新能源、京東方鄂爾多斯源生光電集團、首都機場、北京地鐵、北京航空公司、上海牧志生物有限公司、北方聯合電力有限公司、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京師智雅幼教管理中心等5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推行訂單培養,拓寬就業渠道,與呼和浩特中燃公司共同建立了 “中燃班”,并簽訂了訂單協議書。企業派出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師到學校講課。
4.2學生實習情況
學校成立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就業辦,專門負責學生的實習就業工作。嚴格執行上級部門關于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完善了《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制度》、《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實施細則》、《校外實習學生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實習指導教師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在指導學生實習就業過程中嚴格落實。通過“企業評教”、“師生互評”等方式對專業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進行考核管理,保證良好的學生實習就業秩序。實習之前,召開家長會、實習動員會。實習過程中,及時聽取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認真填寫學生生產實習巡視記錄表,及時解決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困難。
5.1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實行工學交替。安排200多名實習生到各企業中實習,我校學生沉淀率達85%以上,在所有頂崗實習學校中進入前十名,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在每月的經驗交流會上,得到企業的高度評價。通過對實習學生的全面摸排回訪,了解到目前學生實習狀態良好,企業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
5.2社會服務
學校充分發揮師資、設備條件等資源優勢,依托“職業技能站”圍繞行業、產業發展需要,加大社會服務工作力度,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開展長短期職業培訓和考證培訓,提供考證考試服務,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為區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6.1經費
政策性經費落實情況。上級下撥兩免一補按標準足額撥付到位,學校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到位。
上級下撥中等職業學校兩免一補生均經費資金每生(一二年級1275 元三年級1050元)撥付到位,學校嚴格按規定落實使用。
學校建立健全財務和資產管理制度,資金的收入和支出嚴格按財務制度執行。在專項資金管理上,明確資金來源、使用范圍、開支標準、審批流程、時間節點,明確了招標采購、項目建設、監督驗收等相關人員的責任,保證了財務、資產管理制度的規范和執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學校積極出臺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政策和制度,定期召開校長辦公會和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表決學校重大工作,保證政務公開透明。建立部門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格中層干部管理,確保事事有落實。實行全員聘任,實施績效管理。學校制定并實行了領導班子成員領辦教學和中層干部包班工作制度。每位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都要深入到教育教學一線的各個環節中,給予全過程的指導、監督和檢查,推動了各班級和學生管理建設,同時培養了領導干部務實創新、克難攻堅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切實轉變了工作作風。
7.1典型案例
7.1.1以賽促教,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學校對技能大賽工作高度重視,教務科、總務科、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全力支持,學校為各個項目都設立了專門的實訓場地,并及時提供各種訓練設備和耗材;在假期集訓中還為師生免費供餐,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訓練期間,校領導多次到場慰問、督查,給了參賽選手和輔導教師很大的支持和鼓勵。各學部領導也都團結一心,并肩作戰。每個學部都成立了督導小組,在訓練期間,每天到場指導監督,及時幫助選手和教師解決各種問題。參賽師生加班加點,刻苦訓練。
技能大賽已成為常態化工作,融入了平時的教育教學中。
7.1.2全封閉軍事化公寓管理,提升學生在校生活品質。
鑒于我校郊區學生人多,學生初中畢業后年齡偏小,尚處于未成年人階段,思想行為亟待加強管理的實際情況,校公寓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以學生管理為中心,以寢室安全為重心,以就寢秩序為著力點,以整潔度和安靜度為突破口,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宿舍管理方案,制定了《公寓管理制度》、《寢室常規要求》、《寢室內務標準》、《十條禁令》等寢室規章制度,并以學生思想教育宣講為主線,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學生心靈,引導學生自覺遵守相關要求。同時建立健全了寢室量化考評機制,形成了寢室衛生、寢室紀律、安靜度、巡視、宿管會紀律五項指標,使考評機制日趨全面合理,從而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清晰的依據,并極大調動了班主任對寢室工作的重視程度。
根據公寓樓呈“I”型的特征,每層配備了1名責任心強素質高的教官,全天24小時與學生朝夕相處,并加強學生管理服務力度。本著向“管理要成效”的原則,積極打造優質高效的教官隊伍,制定了《教官工作職責》、《教官一日常規要求》、《公寓安全防范工作方案》、明確了教官常規要求,做到有章能循,有章必依,并構建了工作態度、勞動紀律、工作質量三位一體的考評體系,形成個人量化積分和個人薪資待遇相對應的格局,極大調動了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良好師生關系。
根據中職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為發揮學生自治管理的有效性,我校組建了校宿舍管理學生委員會,校宿管會是由學生會優秀學生干部組成的查寢隊伍。現今我校形成以教官會為核心,宿管會為分支的管理格局,設立了督查、巡視、查寢三級學生干部梯隊。宿管會一天三查寢,其中清早、下午預備前,負責檢查各學部、各班級寢室衛生內務、紀律、財產,晚間學生歸寢后,負責夜間查寢檢查學生人數,并維護就寢秩序。校宿管會的組建為學生宿舍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取得了明顯實效。同時以“夯實查寢規范”為著力點,近年來校公寓出臺了詳盡具體的《寢室內務標準》及《寢室內務專項檢查細則》,寢室衛生內務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寢室衛生內務達到干凈整潔統一,優秀率80%以上,合格率100%,達到軍事化管理標準,得到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
8.1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職業教育理念還比較落后,運用職業教育理念推進改革創新的自覺性需要進一步提高。把側重點由崗位技能訓練轉向更注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實現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使關鍵技能或核心素養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
二是教師隊伍還存在著數量、質量、結構、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和提升。目前我校教師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人數的比例還有一定的差距。且雙師型教師來源比較單一,大部分教師都是從普通高校走出來的,缺乏行業工作經歷。
三是校企融合深度不夠,校企合作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學校校企合作層次低,范圍窄,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明顯。學校將繼續探索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實現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形成校企共同培養人才、共同管理教學過程、共同分享教學成果、共同分擔辦學責任的緊密型合作辦學局面。
8.2改進措施
一要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期,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文件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辦學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大力推進學校創新發展、優質發展。
二要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考核激勵機制和相關配套制度。通過校企協作不斷提升教師水平,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水平與優秀業務實踐能力的教師,從而達到整個教學質量的不斷發展。
三要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新模式。一是試行“專業學習+定向委培”的方式。以校企合作項目為載體對企業需求人才的培養與企業運營理念的融合,完成高素質優質應用人才的培養,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項目需求之間的完美銜接。以共同研發項目、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建設基地為措施,實現企業工作一線技能的校園培養。二是擴充訂單式培養。根據企業用工需求情況進行調研,同時,與本地實力強、前景好的企業建立緊密聯系,結合學校開設的專業,積極商討促成訂單式學生安置,為學生就業開辟更多、更廣的門路。 三是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為雙翼,不斷地提高推進科學發展、破解突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鞏固和擴大學校發展所取得的成果,為全面完成新的建設目標而努力奮斗。